从事外贸工作,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:有大量高意向的精准客户,却迟迟未能成交。原因多种多样,可能是价格谈不拢,错过了销售季,或是客户与现有供应商合作稳定,暂无更换意向。
拥有潜在客户固然重要,但更关键的是潜在客户的转化率。潜在客户 * 转化率 = 订单。本文将深入探讨如何通过有效的跟单,提升客户转化率,最终促成订单。
本文要点
- •为什么客户会不理你?
- •如何有效跟进?
- •跟进时聊什么内容?
- •如何从跟进走向下单?
一、客户为何“消失”?
许多人困惑,客户发来询盘,回复后却杳无音信。新手尤其为此纠结,认为“老外都一个德性”。常见的场景包括:
- •询盘增多,报价后无影无踪,甚至索要价格单后也消失。
- •客户拿过样品,但项目进展无反馈,后续跟进也石沉大海。
- •因开模费支付方式需内部讨论,客户承诺回复,但后续邮件再无回应。
- •客户对产品细节不了解,解释后却不再理会。
归结起来,客户“消失”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:
- 1.价格过高:远超客户预算,直接被淘汰。
- 2.市场行情咨询:客户只是单纯询价,了解市场动态。
- 3.价格对比阶段:客户通常会同时向多家供应商询价。
- 4.借用报价推产品:客户可能利用你的报价去推销给他们的客户。
- 5.中间商等待反馈:客户并非最终用户,需等待其客户的回应。
二、如何有效跟进?
跳出“邮件思维”是关键!邮件不回复,还有其他联系方式吗?如今APP众多,客户偏好各异,许多老外甚至直接在WhatsApp上确定订单。因此,尽可能添加客户所有社交APP,并持续跟进。即使客户不回复,也要努力留下印象。未来客户需要产品或考察新供应商时,你可能就会获得机会。
三、跟进聊什么?
-
1产品价格
客户最关心产品价格。我通常在每月月初发送最新价格,这既创造了跟进话题,又避免了推销感。若价格变动频繁,我会根据变动频率发送邮件,并设置有效期。
-
2寻找共同话题
设法搜集客户个人信息:爱好、职位、甚至车牌号、生日等。这些资料可能在不经意间成为交流的契机。
-
3新闻事件
关注国内外新闻,特别是客户所在国家的新闻。每天花30分钟浏览国外新闻网站,了解全球贸易动态,非常必要。发现客户可能感兴趣的新闻及时分享,是有效的沟通话题,同时也能提升英语水平。
-
4利用“错误PI”刺激
这是一种“同行刺激法”。找一个大同行,制作一份看似合作的PI,客户看到后会认为你与大公司有合作,产生一定刺激作用,甚至促成订单。注意:一个客户只能用一次,建议在其他方法无效时使用。
四、跟进到下单的策略
跟进的最终目的是促成订单成交。跟进过程中客户有回应,但迟迟不下单的情况并不少见。以下针对三种常见情况,提供“对症下药”的促单策略:
第一种情况:客户表示暂时没有需求
- •确认需求真实性:有些客户是真的不需要了,此时应果断放弃。销售讲究精准、高效、简洁,将时间投入到最匹配的客户身上。
- •拓展话题,建立关系:若客户对产品不感兴趣,可主动询问其他需求,甚至不功利地询问是否需要其他帮助,聊聊其市场情况。即便生意不成,能做朋友也是收获,未来或有合作机会。
- •适时促销,保持印象:有新产品或降价促销时,及时邮件告知,旨在让客户记住你,争取“备胎转正”的机会。
第二种情况:客户反馈价格高
- •解释要适度:必要解释,但要点到为止,避免让客户觉得利润空间大。
- •适度让步,一次到位:解释要简短,并在同一封邮件中给出小幅下调,暗示价格有弹性,但要控制幅度。
- •避免“自损价值”:客户可能仍表示价格高,此时切忌再次主动降价,这会损害商品价值和诚信度。
- •推荐其他价位产品:提供2-3个备选产品,价格差异不宜过大。更重要的是,详细说明各产品技术参数、使用环境、寿命等细节特征,增加说服力。
- •创造增值点:不仅限于MOQ、包装、交期,要不断创造新的增值点,拓宽思路。
第三种情况:询价后消失
当客户询价后消失,可采用三种基础方法:问其理由、持续跟踪、电话询问。
此外,可将询盘分为两大类:工厂采购和分销商/贸易商询价。
- •工厂采购不回复:可能因价格偏贵、项目搁置、现有材料充足、不愿冒风险与新供应商合作,或仅为与老供应商比价。
- •贸易商/分销商不回复:这很正常,通常是他们的客户尚未回复,故无法给你反馈。对于单纯海量询价套取价格的客户,若产品询问具体、有数量参数,可列为重点跟踪对象。
报价时切勿单纯给出价格,要提供几种方案,价格有明显落差,并详细注明差异处及其对使用的影响。若客户明确指明某种产品,切勿推荐其他,以免否定其专业度。此时应从工艺流程及品牌入手,利用一切可谈价格的因素,让客户无法拒绝进一步合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