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月14日起,中国对美船舶收取船舶特别港务费

10月14日起,中国对美船舶收取船舶特别港务费 作者: 全球搜 发布时间:2025年10月11日

中国已宣布将对符合条件的美国船舶收取船舶特别港务费,该措施是对美国此前对中国船舶加收港口服务费的对等反制,将于2025年10月14日起正式实施

以下表格清晰地对比了中美双方的相关收费措施:

对比项 美国对华措施 中国对美反制措施
实施日期 2025年10月14日起 2025年10月14日起
收费对象
  • 中国实体拥有或运营的船舶
  • 在中国建造的船舶
  • 所有外国建造的汽车运输船
  • 美国企业、组织或个人拥有/运营的船舶
  • 美资持股≥25%的企业所拥有/运营的船舶
  • 悬挂美国旗的船舶
  • 在美国建造的船舶
收费标准
  • 中资拥有或运营船舶:50美元/净吨
  • 中国建造船舶:18美元/净吨120美元/集装箱(取高者)
  • 汽车运输船:14美元/净吨
分阶段递增收取(人民币):

  • 2025/10/14起:400元/净吨
  • 2026/4/17起:640元/净吨
  • 2027/4/17起:880元/净吨
  • 2028/4/17起:1120元/净吨

⚓️ 事件背景与反制性质

美方先行措施(2025年4月17日)

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(USTR)以“301调查”为由,宣布自10月14日起对中国拥有、运营或建造的船舶加收港口服务费。

具体标准:

  • 中国运营船舶:按净吨位收费,起始50美元/吨,2028年增至140美元/吨。
  • 中国建造船舶:按“每净吨18美元”或“每集装箱120美元”较高者收费。

中方对等反制(2025年10月10日发布)

  • 中国交通运输部宣布自10月14日起对五类涉美船舶征收特别港务费,与美方措施同步生效。
  • 法律依据:依据修订后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海运条例》及国际法原则,国务院批准实施。
  • 中方定性:商务部称此为“正当防卫”,旨在维护国际航运公平竞争环境

🎯 收费对象与标准

覆盖船舶类型(满足任一条件即收费):

  1. 美资拥有/运营的船舶;
  2. 悬挂美国旗船舶;
  3. 美国建造船舶;
  4. 美资持股≥25%的企业船舶(含表决权、董事会席位)。

收费标准(按航次计费,分阶段递增):

生效时间 费率(人民币/净吨)
2025年10月14日起 400元
2026年4月17日起 640元
2027年4月17日起 880元
2028年4月17日起 1120元

特殊条款:

  • 同一航次停靠多港仅收首港费用
  • 单船年度收费航次上限5次

⚖️ 博弈本质与双方立场

美方动机:

  • 声称中国造船业通过补贴“扭曲市场”,意图重振美国造船业(当前美造船产能仅占全球0.1%)。

中方反驳:

  • 中国造船业竞争力源于技术创新与规模优势(全球新船订单占比63.1%,连续16年第一);
  • 美方措施违反WTO非歧视原则及中美海运协定,属单边保护主义。

💥 实际影响与连锁反应

成本冲击与传导

  • 美资船企:以7万吨级船舶为例,2028年单航次费用达784万元,推高美国通胀(如沃尔玛计划2026年上调亚洲进口商品售价30%)。
  • 规避策略:国际船东加速“船舶国籍游戏”(如挂巴拿马旗)或调整航线(转向墨西哥、加拿大港口)。

产业格局重构

  • 美国造船业困局:成本为中国3-5倍,缺乏规模化能力(年商用船产能<10艘)。
  • 中国反制优势: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超美国总和,全球前十大港口占7席

多边贸易体系挑战

  • 联合国贸发会议警告:单边措施或使全球海运成本上升15%,加剧通胀。

🔮 后续走向

  • 博弈升级风险:若美方拒绝对话,中方可能延伸反制至船舶保险、人民币结算等领域。
  • 留有余地设计:中方政策含分阶段收费、航次上限等缓冲机制,为磋商预留空间。
  • 核心诉求:敦促美方回归多边框架,避免“双输”局面。

💎 总结

中美船舶收费战本质是全球化规则与单边霸权的碰撞。中方反制兼具法律精准性(股权穿透界定)与经济理性(分阶段缓冲),既捍卫产业利益,也为谈判留有余地。全球供应链能否避免断裂,取决于美方是否认清现实——贸易保护主义无法振兴产业,反而会推高本国通胀、削弱港口竞争力。

在线客服

全球搜在线客服

  • 40086-25660
  • 19983264610
客服微信
播放
全球搜视频
央视新闻联
播采访视频